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执行公开 > 重大战略部署落实情况 > 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 索 引 号:FZ0018/2025-60738

    发文机关: 市科技局

    文   号:

  • 文件有效性:

    成文日期: 2025-08-28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深化科技改革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来源: 《江西科技》杂志

2025年以来,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科技局牢固树立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理念,按照“1234向前进”的工作思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做优科技金融服务,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助力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构建“产业出卷、院校答卷、市场评卷”攻关机制,增加符合产业需求的高质量科技供给 

围绕破解该市产业能级不强、转型升级难,企业创新能力弱、科技人才少等问题。一是坚持产业出卷。聚焦该市五大产业发展,瞄准龙头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推动“揭榜挂帅”机制改革,现已遴选出2025年度“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榜单45项,其中重大技术需求榜单12项,重点技术需求榜单33项,研发投入总金额达1.38亿元,拟给揭榜单位资金5448万元。二是广邀院校答卷。通过各级媒体、驻外办加大榜单宣传,广邀高校院所专家团队揭榜;创新“定向邀榜”模式,哈工大团队成功揭榜乐安县博特半导体的“构网型光储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总研发投入510万元。三是落实市场评卷。建立技术指标完成与企业增收实现的验收兑榜闭环机制,对已验收的9个项目兑榜256.25万元。如珍视明药业“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开发”项目已通过验收,单品新增营收超5000万元,市场评卷效果显现。 

二、系统构建“研发投入增长、科企陪伴成长、成果转化见长”机制,筑牢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围绕破解该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系统性创新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一是在研发投入方面,落实科技惠企政策,设立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400万元,拟对研发投入过千万的工业企业给予后补助;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3.86亿元,同比增长62.33%;持续推行月报制度。2024年度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网报108.42亿元,同比增长63.3%。2025年1-5月,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费用网报达31.62亿元,同比增长47.6%。二是在科企培育方面,探索建立“陪伴成长”机制,建立培育备选库,强化创新要素支撑,分级分类梯次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2025年,第一批已组织130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强化科技金融赋能,以科技金融改革试点为契机,推动“科贷通”风险补偿财政预算新模式县(区)全覆盖,补偿金规模增至1.1亿元,2025年以来,发放“科贷通”贷款8.01亿元,同比增长85%。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高新区财投集团成功首发4亿元的科创债,开创了该市科创债先河;探索投贷联动,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高新区铜博科技“年产2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获得“基金投资2亿元+银行贷款5亿元”,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强化科技项目支持,围绕全省“1269”行动计划谋项目,聚焦镁基新材料和医药,联合省科学院,共同谋划“镁基新材料产业化研究”“古代经典名方挖掘”等项目,争取纳入省“2030先锋工程”。为企业争取省级各类科技项目5项,获500万元资金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医药干预恶性肿瘤症状群的创新方案及机制研究”在北京启动,江西山高制药有限公司作为我省唯一入选的中药企业,其重点产品参芪十一味颗粒被纳入此次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强化创新平台支撑,推动江西东华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是全省获批五个之一;重庆大学、省科学院与临川区政府共建“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产业创新中心”落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为企业研发创新搭高平台。强化科技人才赋智,常态化组织校地校企供需对接,柔性引进600余名科技人才;3名人才被省科技厅推荐申报国家人才计划,有效申报数为历史以来最高;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进选派373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聚焦“一县一品”,服务农业企业402家,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问题113个。三是在成果转化方面,2025年3月以来,企业技术需求数量从最初的51项增长到240项,企业创新意识持续增强,创新活力不断释放。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高新区与江西华创高精密智能研究有限公司共建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数控精密制造研究院,与江西佳时特、江丰电子的阳明工研院合作开展高精密制造技术研究。截至目前,已累计签约55项,拟签约24项,正在对接116项。 

三、潜心打造“1+X”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通供需对接“最后一公里” 

围绕破解该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与产业融合不紧密等问题。一是构建服务体系。出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构建“1+X”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高校院所深度参与”的运行机制。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制定6项工作机制,组建20人专业化队伍,培育126名初级技术经纪人。对接高校院所96家,引入科研成果2410项。市财政安排了2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专项、5000万元科创基金;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高新区设立2亿元汝水创新发展基金;东临新区设立首期规模3亿元产业投资基金,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定向招商强化金融支撑。三是常态开展活动。先后举办4次科技成果对接大会,邀请哈工大、中国有研、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南昌大学、省科学院等40余家高校院所参会,发布成果29项,签约项目34个。邀请清华大学张洪杰院士、上海交大丁文江院士、重庆大学潘复生院士、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专家团队来抚入企对接洽谈,推动成果转化。大力开展科技定向招商,东乡区与赣南师范大学李星星博士团队合作,“纤维素薄膜新材料项目”已签约落地;东临新区与哈工大校办企业的“蓝莓花青素提取”正在有序推进;临川区与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学院共建江西产业创新中心;临川区与四川莱韦美特的“年产5000吨高强镁合金”项目正式签约落地。 

四、深化协同创新机制改革,构建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 

为破解企业科技创新不敢投、怕风险等问题。一是注重省市协同。探索建立省市联合支持机制,争取与省科技厅设立省市联合自然科学基金,每年统筹资金400万元,重点支持高校院所联合本市企业,开展10项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引育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解决一批企业技术难题,产出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目前,已推荐18项指南建议至省科技厅。二是强化市县协同。全面推行“揭榜挂帅”机制,市重大“揭榜挂帅”项目,由市县财政按照1:1比例联合资助;市重点“揭榜挂帅”项目,由市里统一评审,破解县区专家不足问题。三是加强部门协同。建立科技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如针对科技项目验收疑难问题,组织市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及省级专家进行会商,理清思路,规范管理,根据会商情况,对6个项目予以免责,终止项目30项,拟收回资金165.12万元。建立科技与卫健、气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创新机制,探索“科技+气象”“科技+市场监管”等“科技+”项目,着力培育医疗、气象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助推远程医疗、气象等社会事业发展。